close

在這個現代社會裡,美術已經成為人們追求品味與文化的一種方式。無論是參觀畫廊展覽,還是在家中欣賞珍藏的畫作,藝術總是能夠給人帶來無限的啟發與情感交流。每一幅作品都是藝術家靈感的結晶,透過色彩、線條和形態展現出一種獨特的美感。

上古藝術畫廊揭示了文明的起源和演變,讓人深思藝術對於人類歷史的重要性。藝術不僅僅是創作者的表達方式,更是觀者與作品之間情感交流的橋樑。通過欣賞美術作品,人們能夠感受到來自不同時空的情感共鳴,進而豐富自己的心靈世界。

美術藝術的多樣性讓人們能夠體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藝術創作的獨特魅力。無論是西方油畫的經典之作,還是東方水墨的傳統技藝,每一種風格都在向觀眾展現著藝術的無限可能性。透過對美術的探索與欣賞,人們能夠擴展自己的視野,提升對藝術的品味與鑒賞能力。

美術藝術是一種永恆而富有魅力的藝術形式,它通過畫筆和色彩展現出生活中的美好與感動。每一件作品都承載著藝術家的情感與思想,在觀眾的欣賞中得以廣泛傳播。無論是當代藝術還是上古藝術,每一種形式都值得我們用心去品味和欣賞。

22歲的他徒步461KM 只為向小耳症爸爸說一句「對不起」! 3
22歲的他徒步461KM 只為向小耳症爸爸說一句「對不起」! 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陳鈞凱/台北報導

為了消彌社會對唇腭裂、小耳症因為不認識而產生的不友善,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發起「因為愛,所以完整」為顱顏患者徒步之旅,其中22歲的徐士哲特別選擇在父親節前夕,徒步走完461KM的旅程,藉此替小學二年級懵懂無知的自己,向小耳症的父親說聲「對不起」。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今(6)日分享這一段旅程,徐士哲與女友陳君瑜從台北出發,一共徒步26天、461KM至屏東,沿途中並向路人介紹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及顱顏病症,儘管半途遇到強颱凱米一度被迫暫停,不過,最終仍募得新台幣7.6萬元響應支持顱顏患者。

上古藝術當代畫廊

徐士哲回憶,26天的旅程讓他歷經風雨、中暑、曬傷脫皮甚至腳底起水泡,甚至在颱風過後再度啟程還需穿著雨衣在泥濘中繼續行走,但這些挑戰都未曾阻礙他們繼續往下走,因為台灣最美的風景就是人,徒步過程不斷遇到民眾送飲料鼓勵,還有大卡車司機臨停捐款2000元支持。

徐士哲的爸爸、51歲的小耳症患者徐仲明,45年前由羅慧夫醫師治療完成「外耳重建」手術,在孩子小的時候,都會以幽默方式介紹自己的小耳症,「爸爸跟哆啦A夢一樣被老鼠咬掉耳朵,所以才會少一隻」,但在徐士哲就讀小學二年級時,學校舉辦園遊會,徐仲明幫忙孩子的遊戲攤位招攬生意,當時才9歲的徐士哲對於小耳症並不了解,主動向同學們「炫耀」說「你看,我爸只有一隻耳朵!」指著爸爸因小耳症明顯與右耳不同的左邊耳朵,讓徐仲明當下有點措手不及。

也是在園遊會結束後在回家的路上,徐仲明才放下平常幽默的形象,嚴肅地跟孩子介紹「什麼是小耳症」和「先天顱顏缺陷病患除非本人主動分享,不然旁人用幽默的方式來介紹或詢問,對顱顏患者都是二度傷害。」

徐士哲說,長大慢慢意識到,爸爸的小耳症都曾經被最親近的兒子用錯誤的方式來看待,那其他先天性顱顏患者呢?在學校、在路邊是不是受到的歧視可能更嚴重?因此讓最近放暑假的他萌生了徒步向路人介紹顱顏病症的想法,只要多一個人認識顱顏病症,就能減少一次的不友善的狀況發生。也想藉此次行動替自己向爸爸說聲「對不起」,如果當時多一點同理心,就不會有這樣不友善的行為。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強調,單純小耳症,影響範圍主要是耳朵的缺損,可能包括外耳缺陷,內耳耳道狹窄或缺少耳道;半邊小臉症影響範圍則可能包括了耳朵、下顎骨及顱骨的異常,在台灣平均一年小耳症新生兒約有30至40人,但小耳症可以透過配戴助聽器或耳道重建手術改善聽力問題;透過外耳重建手術改善外觀問題,減少異樣眼光和生活不便建立自信心,有機會擁有美好的未來。

照片來源: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夏季反常疫情+1!肺炎鏈球菌5年新高 羅一鈞曝流感、新冠害的

南部3縣市類鼻疽暴增11例「全員還在住院」 最嚴重3人病情曝光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上古國際藝術


來自: https://tw.news.yahoo.com/22%E6%AD%B2%E7%9A%84%E4%BB%96%E5%BE%92%E6%AD%A5461km-%E5%8F%AA%E7%82%BA%E5

上古藝術職缺徵才 現代藝術與歷史相遇
上古藝術:深度與卓越的完美結合上古藝術